星期二, 二月 24, 2009

不离不弃

前几周的天气暖和的让人觉得春天已经来了。可昨天,刺骨的寒风还是再度袭来了……我们的团聚申请也一样。以为幸福已经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招手了,可是一回身,它还是轻轻的溜走了


觉得我们准备得已经很充分了,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准备了答案,小熊还细心的写好了打印出来反复的练习。没想到还是出了问题,签证官还是以三条近乎荒唐的理由拒绝了我们的申请……


小熊比我想象得坚强。我知道他一定很难过,可他还在笑着安慰我。眼前还有很多的事情等着处理,我需要打起精神好好生活。他是上天给我的宝贝,有他在身边,我们一定能走到一起的……


不离不弃,上诉到底!!!

星期一, 十一月 17, 2008

一地大师——悼那个说相声的范振钰

早晨醒来随手打开电脑,点开约克论坛。突然一条消息跳入眼里——范振钰走了

应该来说这么多年来已经习惯了熟悉的名家一个一个的走掉,但是范的过世还是让我有些莫名的心惊。这些天来一到夜里就习惯性的打开天津录制的那批传统相声的录像,听着那些熟悉的声音入眠。今天,那些带给我笑声的身影中,又多了一个身归那世的人了。

关于这位老先生的最初印象,完全是来自当年和高英培合作的那一大批新相声;以至于到了很多年以后,都没见过他说传统相声的样子。直到后来有了网络,听到了范和现在很红的非著名相声演员合作的《白事会》,《杂学唱》。那两段郭很敢说,范的捧哏显示了很好的控制能力。特别是《杂学唱》,起承转合都靠范巧妙的穿针引线。直到再后来有了天津前后录制的两批传统相声。这两批录像保留了大量传统的段子,现在红火的“德云社”的录音里,可以找到大量从里面捋叶子的痕迹。好在有这些尽力保持相声传统样子的录像,以后我们告诉后人——传说中的“相声”是这个样子的。

印象中没听过范的倒口活,好像腿子活他也不怎么说,而且他的贯口向来是磕磕巴巴的。但这都不妨碍他是一个好“说相声的”。一向觉得我们喜欢这些传统艺术的人既不幸又幸运——不幸的是这么快就要眼看看这些熟悉的演员离开我们,幸运的是自己总算赶上了夕阳下山前最后一抹余辉。

如今这些好“说相声的”先后离我们远去——赵世忠走了,王世臣走了,冯宝华走了,范振钰也走了。一个一个好“说相声的”走后,只给我们留下了一台的“大师”……

星期一, 三月 31, 2008

京剧票价系列-票价与烧饼

梅兰芳大剧院的戏票定价是---“为国粹争气”
[摘自08-3-23《北京青年报》]
- - -我们服务的对象非常广泛,并没有所谓的脱离老百姓。此外,如何理解“老百姓”,高收入的人也是老百姓。最重要的是,剧院这样的价格定位是为中国国粹艺术争气,而不仅仅是为高层服务。我们的目的是要把高水准的演出奉献给观众,价格也要符合这样的艺术水准。
- - -我们不能把国粹看低了,首先它值这个价格,- - -并不是“廉价”的就好。- - -我们的演出也有利于京剧的普及。把一些收入水平高的人吸收到剧院来,通过他们的消费来帮助京剧艺术的发展。
- - -老百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自身的情况来进行选择。

这段奇文出自某国家级京剧院艺术顾问之口,咋看之下非常有理。就像某年某药厂厂长说得那样,“药品不能卖馒头的价”。可细咂摸咂摸,是那么回事么?

今天闲着无聊,把硬盘里的相声一段一段的翻出来听,刚好听到了马老爷子的《卖挂票》。里面有一段话,反映了当时京剧演出的票价情况:
甲 这不天坛舞台跟我商量了,咱这票价怎么定啊?我说那边多少钱?他说“八千。”那儿八千,一想啊,我这儿啊……甭犹豫,干脆!

乙 两千块钱儿!两千块钱你多买点好茶叶。不为听戏,为喝茶……对不?

甲 谁呀?谁呀?你说谁呀这是?谁呀?说谁哪?

乙 说你呀!

甲 八千,那儿八千。

乙 八千那是尚老板。

甲 我,我多少钱?

乙 两千块钱,不少啦!
相声虽然是编的,但多少能够反映当时的情况。四大名旦之一的尚老板,在京剧演出红火的1945年演出票价大概是8000。尚老板的演出当然是顶尖级别的演出了,这个价格在当时属于什么水平呢?我们同样可以从这段相声里找到答案:
甲 前排每座八千块!一九四五年。

乙 可不多。

甲 贵啦!大发啦!大发啦,高啦!价码高啦!

乙 买个烧饼还一百块钱呢,尚老板卖八千块儿?
也就是说,如果用烧饼作一般等价物的话,尚老板45年的票价大概等于80个烧饼。那现在烧饼多少钱呢?在我出国之前是5毛一个,去年物价飞涨,二师兄的肉比师傅的还贵,那我们姑且算现今2块钱买一个烧饼。那么尚老板45年的票价折合今天人民的币,大概应该是160元。这个票价在新建的梅兰芳大戏院看如今这些“角儿”们的演出,恐怕真的只能挂着看了。